爸媽不抓狂,孩子就不鬧彆扭!
10個讓父母不憤怒的關鍵,
教出不鬧情緒、不壓抑、不霸道、不任性的孩子!
教養,
從改變孩子的暴走情緒、不受控的混亂行為開始!
6歲前,
掌握關鍵的引導方法,提升孩子正向行為100%!
用憤怒和孩子對抗,你就輸了!
孩子有用不完的精力,坐不住、靜不下來──父母覺得他是搗蛋小惡魔!
孩子因好奇而頻闖禍,身陷險境卻還自得其樂──父母覺得他不受教!
孩子故意使壞、暴走,是想留住父母的注意力──父母覺得他是任性小皇帝!
年幼孩子的種失控行為,其實是天性使然,但是父母卻因為被搞到神經緊繃且筋疲力竭,氣到抓狂而無法理性的引導孩子,最後反而是自己的情緒「失控」!
導正孩子失控行為並不是一場親子戰爭,而是一場父母與自己情緒的戰爭!當你用憤怒情緒對抗孩子天性且天真的行為時,你就輸了!
孩子闖禍或失控時,分析他為什麼這樣做、那樣說的原因,並且掌握10個關鍵原則,善用40個安撫技巧,就能穩定孩子的情緒,100%提升孩子正向行為!
用對方法引導,孩子就不脫序
․有個假想的朋友
真相:它是孩子的另一個自我,會百分之百聽從他的指揮,是他的代罪羔羊與保護者。
引導:珍惜孩子豐富的想像力,別嘲笑他的「假朋友」,並善用它來導正孩子的行為。
․經常沒走幾步就要人揹
真相:因害怕失去與父母的親密感,所以動不動就要父母揹或抱,以維持親密關係。
引導:讓走路變成愉快的活動,但孩子若堅持不肯走,可搭大眾交通工具。
․霸道又愛使喚父母和同伴
真相:因他自認是世上最重要的人,所以霸道。使喚父母是為奪取控制權;使喚同伴是因缺乏社交技巧。
引導:給孩子分擔一些責任,讓他擁有控制權。當然,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與陪伴。
․對玩伴拉拉扯扯、動手動腳
真相:因知道的詞彙不多、表達能力不足,便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他的意思。
引導:鼓勵他多和家人練習說話,並教他認識與人相處時,哪些動作是不被接受的。
․以前很慷慨、愛分享,現在變自私
真相:有了「所有權」觀念,卻不懂「借出及借入」的概念,以為借出就是失去,所以要保護自己的權利。
引導:不要批評他自私、也別強迫他分享。應向他解釋「借出與借入」的觀念,讓他知道慷慨行為有多麼令人欣賞。
․在眾目睽睽下情緒大暴走
真相:在公共場所大鬧情緒,有時候時孩子在耍心機,因為他知道計謀通常能得逞。
引導:以平靜、堅決的態度回應孩子的情緒,並想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或帶他離開或到隱密的角落。
作者介紹
陳怡平
在小學教書超過三十年,擅長教導與帶領一、二年級的小朋友,尤其重視幼童的人格教養。她認為:「性格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,性格教育遠比學歷更重要,而良善的性格就要從幼年時期開始打好基礎。」
譯者介紹
序文 用對方法,孩子就不脫序
第1章 孩子精力充沛、愛搗亂--別用憤怒情緒和他對抗
01敲敲打打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,無須過度反應
因好奇而觸摸、敲打,是幼童的天性使然
把危險物品收藏妥當,別讓孩子有機會觸摸、敲擊
態度明確且堅定地對孩子下禁止令
徹底執行所設定的規則與限制
孩子在公眾場所大肆敲打時,要轉移他的移注意力
02丟擲東西是孩子的一種實驗,不必急著收拾
為了尋找答案,孩子會以丟或摔東西的方法進行實驗
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,讓孩子覺得這是個無聊的遊戲
乾脆讓孩子丟個過癮,再和他玩「撿東西」比賽
訓練孩子的投球技巧,但丟錯東西時要立刻制止
雖然必須態度堅定,但也要幫孩子提供情緒出口
03翻箱倒櫃的弄亂房間,會讓孩子有安全感
凌亂的房間是孩子心中的專屬幻想園地
孩子三歲以後,父母便可以要求他保持房間整潔
確保危險物品都收存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
以遊戲方式引導孩子,讓收拾成為親子活動的一部分
白天任由它一團亂,到了晚上再開始收拾
不給壓力、不處罰、不要求完美,但讚美孩子的努力
04孩子「故意」失手打翻飲料時,不須有任何反應
孩子假裝失手打翻飲料,動機通常是好奇心多於頑皮
準備好耐心、幽默感、強力吸水海綿
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杯子,並設定喝飲料的禁區
要給孩子一塊海綿而非一頓責罵
立場要堅定,但氣到抓狂時仍須解釋原因
第2章 怎麼讓失控小惡魔好好聽話--給孩子的指示要具體、簡單且清楚
01孩子不聽從指示,有時是父母的指令有問題
孩子不聽話,有時是因為他聽不懂父母要他做什麼
一次只給一項指示,而且簡單且清楚
父母專心傾聽孩子的話,孩子才會以同樣態度回饋
讓孩子知道你不是在開玩笑,並適時採取行動
02孩子不願離開遊樂場,可「預告」他離開的時間
在遊樂場裡,孩子最討厭聽到一句話是「該回家了」!
離開遊樂場前的十幾分鐘,陪孩子一起玩
事先「預告」,讓孩子可以做好「回家」的心理準備
提供誘因吸引孩子離開遊樂場
對孩子表達同理心後,便直接將她抱離遊樂場
03孩子沉迷遊戲中時,可給予緩衝時間抽離情緒
因缺乏自我管理能力,幼童很難從專注的興趣中抽離
給孩子緩衝時間,並設定好計時器
讓孩子完成他的興趣,或兩件事情同時進行
04孩子喜歡大聲尖叫,千萬不要對他以牙還牙
孩子會想知道自己的聲音可以尖銳至何種程度
要營造家裡的平靜氣氛,勿用吼叫壓制孩子的尖叫
和孩子一起玩「不可以給別人聽到」的遊戲
第3章 怎麼讓孩子脫離情緒悶鍋--鼓勵、陪...
序文
用對方法,孩子就不脫序
在教養這條路上,沒有人是專家,每個父母都會有左支右絀的時候,都會遇到困惑、感到挫折,然後從這些經驗中學習,再慢慢自我調整成為更好的父母。然而,不論父母有多麼認真的調整教養的方法與態度,還是常常在碰到問題時,苦惱不知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,尤其當孩子還在學齡前的時期。
學齡前的孩子,原本就很容易情緒暴走、行為失控。教養這樣一個性情難纏的孩子,經常會令父母神經緊繃且筋疲力竭,而且孩子不但無法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,還經常因此大鬧脾氣。
但是,真正磨掉父母耐心、令父母情緒失控又煩躁的是,難纏性情所引起的失控行為。這些難纏性情包括,用不完的精力、情緒小悶鍋、極度敏感、任性又霸道、愛動粗、強烈的占有慾、自私又不友善等。不論你的孩子符合其中的哪一種性情,都會經常讓你在教養的過程中,對他們層出不窮的「磨人」行為,苦思不出對策。
天生性情所製造出來的麻煩,並不是孩子的錯,他們也沒有能力改變。其實,他們做出一件又一件的失控行為,並不是故意使壞,也不是故意要折磨父母,而只是在「做自己」。
當然,父母不該對孩子這些無法自我控制的行為,批評或懲罰他們。那麼,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改變孩子的暴走行為呢?
答案就在本書所提出了9個關鍵、40個方法裡。作者在討論40種孩子失控行為時,每個行為都會分別先舉一個常見的「生活案例」,接著分析、說明孩子「為什麼會這樣做」,然後提出有效改善孩子失控行為、提升正面行為的教養方式。
透過對問題的分析與解釋,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想法與需要,以及可以要求孩子些什麼、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變得更好!讓父母學會用對的方法與態度對待孩子,除了教養變得更輕鬆、孩子變得更貼心外,良性循環更使親子關係持續加溫。這些寶貴的方法,相信對父母有很大的幫助!
留言列表